权威的与性有关的科学杂志 严肃的与性科学有关的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联系我们|繁体中文 |
  • 网站首页
  • 关于杂志
  • 行业动态
  • 专家团队
  • 性科学史
  • 性生物学
  • 性心理学
  • 性社会学
  • 性健康教育
  • 杂志在线
  • 博客
  • 论坛
  • 理事会
《中国性科学》杂志及网站广告招…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名单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及顾问 《中国性科学》杂志第四届编委简… 《中国性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性科学》杂志征稿邀请 广告征集说明 隐私条款
网站公告:
《中国性科学》投稿须知 杂志社简介 杂志社编委和顾问 杂志社人员名单 广告征集 订阅杂志
行业动态 社内动态
顾问专家 编委专家
性医学 药品与器具 生殖与健康
女性性心理 男性性心理 性心理障碍
性生活 性风俗 性伦理
按期刊栏目检索按期刊时间检索学术论文下载
性学评论 中国性科学史 世界性科学史
专家博客我的博客
成人性教育 性病防治 青少年性教育
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简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章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组织机构中国性科学理事会服务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性科学 >> 杂志在线 >> 性心理学 >> 正文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晁华,等 来源:《中国性科学》杂志 更新日期:2018/2/2 11:20:15 浏览次数:

文章导读: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北京某三甲医院艾滋病门诊所有就诊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与正常成人进行对比,并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SCL-90总分为(146.65±37.97)分,总均分为(1.63±0.42)分,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国内正常成人常模差,SCL-90总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阳性症状检出率37.56%;检出率最高的前五位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躯体化等症状。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所致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攻击,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严重致死性传染病。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共计65990例,报告死亡206336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刻不容缓。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所致艾滋病感染率逐年上升,2013年至今,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也已从血液传播为主发展为以性传播为主,通过男男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的人群在逐年增加。由于艾滋病具有不可治愈性、传染性,以及经常与一些受到道德谴责的行为如同性恋、吸食毒品、性工作者等紧密相连,因此HIV感染者/AIDS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生理上的痛苦,还要承受歧视等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常感到紧张、焦虑、易怒、失眠等。我们于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艾滋病门诊开展了心理状况调查,以期为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到我院艾滋病门诊就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卫生部发布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的HIV阳性患者,年龄16~70岁,男女均可,自愿接受调查研究。排除标准:诊断资料不全或是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共纳入患者200例,其中资料完整者197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采用应用广泛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90个项目,10个分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该量表采用1~5分的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一般情况调查:根据研究的目的及特点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否、学历、传染途径、感染时间等。
  1.3 质量控制
  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测评,被试详细阅读指导语后,按照要求将问卷填写完整后当场收回;调查员及时检查回收问卷有无错填、漏填情况,及时予以纠正;资料录入时,对数据进行双重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按编号录入后,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变量比较单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调查样本197例,以男性为主,男性188例(95.43%),女性9例(4.57%);平均年龄(33.84±9.71)岁,29岁及以下79例(40.10%),30~40岁66例(33.50%),41岁及以上52例(26.40%);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其中初中22例(11.17%),高中62例(31.47%),大专55例(57.36%),本科及以上58例(29.44%);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110例(55.84%),已婚和离异分别为75例(38.07%)、12例(6.09%);感染途径以男男性行为史为主,为116例(58.88%),非婚异性性行为史32例(16.24%),献血或输入血制品15例(7.61%),静脉吸毒者20例(10.15%),其他途径14例(7.12%);确认感染HIV时间以1年以上为主85例(43.15%),3个月到半年58例(29.44%),3个月以内54例(27.41%)。
  2.2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与全国常模比较将本调查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比较,197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SCL-90总分为(146.65±37.97)分,总均分为(1.63±0.42)分。经单因素t检验,HIV感染者/AIDS患者各项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五位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躯体化。
  2.3 HIV感染者/AIDS患者阳性症状检出率
  根据SCL-90中国心理健康判定标准,≥2分的为阳性项目,其百分率称为阳性检出率,本研究中有74例对象有阳性症状检出,检出率为37.56%;≥3分的可能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其百分率称为心理问题检出率,本研究中有18例(9.14%)调查对象检出有心理问题。总分≥160分者提示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问题,本研究中约有62例(31.47%)调查对象存在某种心理问题;也把阳性项目数≥43项判定为有心理问题,本研究中有57例(28.93%)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
  3 讨论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称艾滋病毒已经成为目前影响全球健康、经济、稳定发展的最为严重的危机之一。近些年来,MSM导致艾滋病感染的比例逐年上升,自2013年至今,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也已经从以往的以血液传播为主发展为以性传播为主,MSM人群也成为艾滋病传播的危险人群,通过男男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的人群也不断增多。本研究中,男性、29岁以下、有男男性行为史者成为主体人群。艾滋病对于个体而言,是重大的压力事件,甚至可以说是创伤性事件,会伴随发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由于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存在,使得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商业性行为者、静脉吸毒者,因担心遭到歧视,而不敢主动检测、不敢主动进行咨询,阻碍了艾滋病预防工作的展开,同时也使得这部分人群在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的情况下仍然继续高危行为,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而个体在感染艾滋病之后,即使检测出HIV感染,也不敢公开暴露自己的病情,拒绝接受治疗或寻求帮助。本研究中,近40%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有心理问题,前五位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躯体化。既往研究结果显示,62.1%的受访者感到羞辱、43.2%的患者感到有罪、74.5%的患者自责或自尊下降。于佳等、陈芳等的调查结果显示,HIV感染的MSM人群中抑郁、焦虑都有较高检出率,刘云慧等的研究结果显示,HIV感染的MSM在SCL-90的多项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因此,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除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增加心理支持的内容,加强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间的合作,对发现感染HIV的对象,采用专业的心理学量表进行筛查和评估,并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尽管感染艾滋病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已有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出现心理问题,一些研究表明,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可以增强HIV感染者/AID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减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左培颖等的研究也表明,自尊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也有研究表明,遭遇过歧视的弱势群体,自我价值感甚至会高于相应的优势群体。


  来自《中国性科学》杂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文章: 同性恋宣传教育对大学生态度的影响
  • 下一篇文章: 认知行为加催眠疗法治疗女性性交恐惧
  • 杂志简介

    每月15日出刊>>

    《中国性科学》杂志是一本以性科学研究和性教育为重点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性科学

    投稿须知:题目要求
    摘要:规则、字数、注意事项
    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②研究设备
    • 性法学
    • 性文化
    • 性社会学
    • 青少年性健康
    • 中医性学
    • 性医学
    • 卷首语
    • 性传播疾病
    • 性健康教育
    • 性心理学
    • 专题研究
    • 大众性学
    • 信息
    • 深切悼念吴阶平
    • 性伦理
    • 其他
    • 性美学
    • 生殖健康
    • 评述
    • 争鸣
    • 性学人物研究

    精彩图文

    更多>>
    • 如何评价性能力

    • 性感的理性思考

    • 初夜必痛的谬论

    • 治疗室内性玩具作为教学工具的可及…

    • 公务员性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指数的相…

    最新更新

    1. 乳房缺失对妇女身体意象及性感觉的影响
    2. 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观察
    3. 易性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4. 人文关怀对无性伴侣ED患者的影响
    5. 卵巢低反应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研究
    6. 爱情三元素理论的初步研究
    7. 认知行为加催眠疗法治疗女性性交恐惧
    8.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 同性恋宣传教育对大学生态度的影响
    10. 日本性别认同障碍的发展现状综述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 网站地图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链接我们
    备案报警

    邮箱:admin@zgxkx.com 电话:010-58764239

    主办:中国性科学杂志社 京ICP备11002936号-1 技术支持:北京优医绩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