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与性有关的科学杂志 严肃的与性科学有关的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联系我们|繁体中文 |
  • 网站首页
  • 关于杂志
  • 行业动态
  • 专家团队
  • 性科学史
  • 性生物学
  • 性心理学
  • 性社会学
  • 性健康教育
  • 杂志在线
  • 博客
  • 论坛
  • 理事会
《中国性科学》杂志及网站广告招…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名单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及顾问 《中国性科学》杂志第四届编委简… 《中国性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性科学》杂志征稿邀请 广告征集说明 隐私条款
网站公告:
《中国性科学》投稿须知 杂志社简介 杂志社编委和顾问 杂志社人员名单 广告征集 订阅杂志
行业动态 社内动态
顾问专家 编委专家
性医学 药品与器具 生殖与健康
女性性心理 男性性心理 性心理障碍
性生活 性风俗 性伦理
按期刊栏目检索按期刊时间检索学术论文下载
性学评论 中国性科学史 世界性科学史
专家博客我的博客
成人性教育 性病防治 青少年性教育
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简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章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组织机构中国性科学理事会服务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性科学 >> 杂志在线 >> 生殖健康 >> 正文

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的临床调查分析

作者:许云波,等 来源:《中国性科学》杂志 更新日期:2018/3/6 13:57:51 浏览次数:

文章导读: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170例梅毒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其中出生胎儿中诊断为神经梅毒患儿22例,先天性梅毒发生率1.01%。将22例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母亲设为观察组,2148例非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母亲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的高危因素。结果:产妇居住地、产前母婴健康档案建立、孕前健康体检、孕前梅毒感染史、感染梅毒后是未进行规范驱梅治疗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居住农村、产前母婴档案不健全、孕前健康体检不规范、孕前有梅毒感染史、确诊感染梅毒未行规范治疗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不同年份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患儿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的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采用青霉素规范治疗3周,患儿临床症状消退,随访2年,20例患儿TPPA、RPR均转阴,临床治愈,1例患儿治疗3周后,临床症状未未改善,家长拒绝继续治疗于4周后死亡,1例患儿经5周治疗后未愈,继续治疗。


  梅毒作为性传播疾病,其在孕产妇及新生中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步升高的趋势。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经过规范治疗,一般可以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但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尤其是出生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虽经治疗,但临床疗效受到患儿并发症的影响,疗效较难稳定,其后续生长发育大部分会受到不良影响,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早期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较易造成误诊,延误患儿治疗。因此如何尽可能避免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感染的发生,对新生儿的健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22例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患儿母婴相关情况,分析孕妇的不同情况对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了解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情况,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170例妊娠梅毒感染妇女,其中出生胎儿中诊断为神经梅毒患儿22例,先天性梅毒发生率1.01%。22例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均符合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中关于先天性梅毒及神经梅毒的诊断标准,且获得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通过。患儿临床症状:大部分患儿出现皮损如水疱、大疱等,部分患儿出现斑疹、口角与肛周放射状皲裂纹。大部分患儿出现腹胀、肝功能损害,严重低蛋白血症和腹水等临床症状。 纳入标准:(1)新生儿为娩出脐带结扎时至28d;(2)新生儿符合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中关于先天性梅毒及神经梅毒的诊断标准;(3)孕妇产前确诊为梅毒感染;(4)母婴临床各项检验结果保存完整。排除标准:(1)新生儿窒息;(2)低出生体重儿;(3)严重黄疸;(4)早产儿;(5)其它出生缺陷患儿。
  1.2 方法
  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将22例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母亲设为观察组,2148例非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母亲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者治疗:第1周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280,生产批号:20090206、20101104、20130604)5万IU/kg静脉滴注, 1次/12 h;第2~5周给予5万IU/kg青霉素静脉滴注, 1次/8h。
  1.3 观察指标
  新生儿经上述治疗出院后, 分别于1、2、3、6、9、12、18、24个月回院随访治疗效果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RPR对患儿神经性梅毒滴度或转阴率进行检测,以判断临床疗效。治愈:连续3~4次RP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判为治愈;有效:两次定量试验滴度变化相差2个稀释度以上时,可判定滴度下降,可判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根据数据性质,如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产妇居住地、产前母婴健康档案建立、孕前健康体检、孕前梅毒感染史、感染梅毒后未进行规范驱梅治疗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危险因素分析
  产妇居住农村、产前母婴档案不健全、孕前健康体检不规范、孕前有梅毒感染史、确诊感染梅毒未行规范治疗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
  2.3 不同年份妊娠梅毒孕妇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检出率比较
  不同年份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患儿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治疗预后
  确诊的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采用青霉素规范治疗3周后,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消退,随访2年,20例患儿TPPA、RPR均转阴,临床治愈;1例患儿治疗3周后,临床症状未改善,家长拒绝继续治疗,于4周后死亡;1例患儿经3周治疗后未愈,继续治疗。
  3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在临床较为少见,但随着近年来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感染患儿的检出数量增加,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患儿的的检出率也随着增加。先天性梅毒是梅毒感染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体内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循环系统发生梅毒感染,临床称之为胎传梅毒。如若梅毒螺旋体侵袭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则为先天性神经梅毒,有临床研究显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后天生长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临床表现复杂,患儿不仅可出现皮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还可出现多种脏器损害。临床确诊相对困难,较易出现误诊、漏诊,耽误患儿病情的治疗。因此在对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及早做出准确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分析影响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的因素,扩大在育龄女性中的宣传,以期有效降低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的发病率,提高新生儿质量。本文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居住地、产前母婴健康档案建立、孕前健康体检、孕前梅毒感染史、感染梅毒后未进行规范驱梅治疗,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居住农村、产前母婴档案不健全、孕前健康体检不规范、孕前有梅毒感染史、确诊感染梅毒未行规范治疗,为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不同年份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性梅毒患儿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数据提示我们,育龄女性对梅毒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认识程度及规范执行各项围妊娠期健康检查及相应的治疗对新生儿是否出现胎传梅毒关系重大。本文结果中,农村梅毒妊娠孕妇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的检出率高,这与农村育龄女性关于梅毒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农村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各项孕前保健措施执行水平差,医生对患者的指导不力都有密切关系。城镇孕妇这方面相对有优势。说明应重视农村育龄女性梅毒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引起妊娠女性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各项围妊娠期保健措施的执行,避免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的发生。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经规范治疗后, 早期的预后效果以及是否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所见的临床文献仅仅报道了随访两年的结果,远期影响目前尚无报道。因此,目前还是应以预防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的发生为重点,同时应开展对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生长发育远期影响的研究,为临床宣教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综上所述,孕妇产前、孕中进行充分的健康诊断治疗工作,采取措施避免新生儿发生先天性梅毒感染,对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感染患儿采取规范治疗,患儿可获得良好预后。


  来自《中国性科学》杂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文章: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
  • 下一篇文章: 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与宫颈Ct感染的关系
  • 杂志简介

    每月15日出刊>>

    《中国性科学》杂志是一本以性科学研究和性教育为重点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性科学

    投稿须知:题目要求
    摘要:规则、字数、注意事项
    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②研究设备
    • 性法学
    • 性文化
    • 性社会学
    • 青少年性健康
    • 中医性学
    • 性医学
    • 卷首语
    • 性传播疾病
    • 性健康教育
    • 性心理学
    • 专题研究
    • 大众性学
    • 信息
    • 深切悼念吴阶平
    • 性伦理
    • 其他
    • 性美学
    • 生殖健康
    • 评述
    • 争鸣
    • 性学人物研究

    精彩图文

    更多>>
    • 如何评价性能力

    • 性感的理性思考

    • 初夜必痛的谬论

    • 治疗室内性玩具作为教学工具的可及…

    • 公务员性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指数的相…

    最新更新

    1. 不孕女性生殖道感染与性功能的相关性
    2. 生殖道感染对女性不孕的影响分析
    3. 产妇宫内感染对早产儿炎症因子的影响
    4. 剖宫产相关并发症对性功能影响研究
    5. 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与宫颈Ct感染的关系
    6. 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的临床调查分析
    7.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
    8. 探讨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的安全方法
    9. 改良长方案IVF-ET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10. 胎儿阴茎前阴囊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 网站地图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链接我们
    备案报警

    邮箱:admin@zgxkx.com 电话:010-58764239

    主办:中国性科学杂志社 京ICP备11002936号-1 技术支持:北京优医绩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