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与性有关的科学杂志 严肃的与性科学有关的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联系我们|繁体中文 |
  • 网站首页
  • 关于杂志
  • 行业动态
  • 专家团队
  • 性科学史
  • 性生物学
  • 性心理学
  • 性社会学
  • 性健康教育
  • 杂志在线
  • 博客
  • 论坛
  • 理事会
《中国性科学》杂志及网站广告招…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名单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及顾问 《中国性科学》杂志第四届编委简… 《中国性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性科学》杂志征稿邀请 广告征集说明 隐私条款
网站公告:
《中国性科学》投稿须知 杂志社简介 杂志社编委和顾问 杂志社人员名单 广告征集 订阅杂志
行业动态 社内动态
顾问专家 编委专家
性医学 药品与器具 生殖与健康
女性性心理 男性性心理 性心理障碍
性生活 性风俗 性伦理
按期刊栏目检索按期刊时间检索学术论文下载
性学评论 中国性科学史 世界性科学史
专家博客我的博客
成人性教育 性病防治 青少年性教育
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简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章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组织机构中国性科学理事会服务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性科学 >> 性社会学 >> 性伦理 >> 正文

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伦理学问题

作者:徐天民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日期:2012/4/11 14:12:04 浏览次数:

文章导读:


    

 

全球人民的红丝带

     艾滋病(AIDS)以其传播快、蔓延广,致死性强成为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大敌,被称为“世纪之泣”的现代瘟疫。据联合国的权威部门公布,截止至2006年6月1日,全球共有6500万人感染了HIV,已有2500万人死于AIDS。这么高的死亡人数,已相当于一次世界性大战的死亡人数。面对艾滋病的严峻挑战,全世界人民都动员起来了,各国政府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艾滋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人们不仅要紧紧依靠医学等科学技术作武器,更重要的还要提高认识、调整观念,充分利用道德伦理思想作为精神武器,释疑解惑,动员和激励人们去战胜艾滋病。这就需要我们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道德伦理思想现状作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1 艾滋病防治伦理方面的三大问题
    通过我们接触到的相关材料和艾滋病高发地区实际调查了解的第一手材料,可以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伦理难题,伦理原则,伦理思考。
  1.1 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一系列伦理难题
    (1)尊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以下均简称为HIV/AIDS)的知情权碰到了伦理上的难题:
  在云南省某县的一个戒毒所,集中住着2000名戒毒人员,经过体检,查出了有50%以上的人员感染了HIV,当时难住了所领导,如果一旦公布,担心思想波动、人心不稳,但隐瞒下来又觉得违背感染者的知情权。
  (2)对疑似HIV/AIDS进行强制检查,是对个人和公众负责的措施,但这样做是否违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由于强调自愿检测,致使不少HIV的感染者至今漏查。
  (3)尊重HIV/AIDS的隐私权和保密权,是否会造成更多的传播而损害公众的利益?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的感染者对社会的危害很大。
  (4)为了控制感染和流行,是否应对HIV/AIDS人群进行集中管理或隔离管理,像古巴共和国过去做的那样,这样做是否影响了患者和感染者的自由权?
  一次对河北省5市区9所高校学生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主张把HIV/AIDS人群集中管理。
  (5)为了防治艾滋病和性病开展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是否同时会起到“教唆”的作用?
  这是目前在中学生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所遇到的一个最有争议的问题,那些主张“无师自通论”和“封闭保险论”的人们一直认为,开展性教育会对青少年的性行为起“教唆”作用。
  (6)在大学生中发放安全套(避孕套),是否会助长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
  1995年北京红十字会与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学生会共同组织大学生到北京高校宣传防治艾滋病知识,同时发送安全套,结果当时北京60多所高校中,只有23所大学接受,其他均婉言拒绝了。
  (7)在娱乐场所推广100%使用安全套的活动,是否有悖于政府的扫“黄”斗争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据任艳等人的调查分析,在对珠海市的518名卖淫妇女的调查中,STD感染率高达55.9%,其中有4例HIV感染者平时都没有使用安全套的习惯。
  (8)对IDU(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和实施美沙酮替代疗法,是否会默许和纵容吸毒行为,使政府和社会的禁毒斗争更难进行?
  由于上级各有关领导部门协调不够,以致发生了吸毒人员刚刚在戒毒所接受了美沙酮替代治疗,出来就被公安机关作为吸毒分子抓起来的事情,这是政策自相矛盾的例子。
  (9)对HIV/AIDS的羞辱与歧视,现在仍是伦理学上的尖锐问题:
  得了艾滋病不但本人受到孤立和歧视,甚至牵连到家属子女。一位曾经在非洲某个国家担任过国家援助医疗队成员的医生,在一次例行健康体检中查出了HIV阳性,他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一夜之间便从受人尊敬的医务工作者,变成了一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恶魔。妻子在单位受歧视,孙子被幼儿园拒收,粮店不卖给他家粮食,甚至在他所在的地区发生了群众游行,游行者到市政府门前高呼“我们不要艾滋病,将艾滋病患者赶出本市!”
  在我们这次赴云南的调查中,这种歧视HIV/AIDS的例子比比皆是,医生不愿给HIV/AIDS患者做手术,护士拒绝为HIV/AIDS患者做护理,戒毒所的工作人员砸掉HIV感染者用过的杯子,连签字笔都要先用纸包好才给其使用等。
  歧视HIV/AIDS的情况农村比城市好一些,但访问过的大多数村民也大都有害怕和嫌弃行为,如不愿同桌吃饭,不愿沾染他们使用过的物品等。
  (10)由于艾滋病被妖魔化的结果,导致了盲目的“恐艾症”。对HIV/AIDS患者恐惧、歧视、孤立和遗弃的作法,使HIV/AIDS患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产生了对社会的报复心理和行为。
  2002年春节期间,在天津和石家庄等地,出现了HIV/AIDS患者用抽出的自身血液向街上群众扎针的事件,一时造成了相当惊恐的社会现象,虽然经有关专家一再解释说明,这种“扎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对少数HIV/AIDS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也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思考。前两年,在意大利的米兰曾经发生过一起因艾滋病患者不堪忍受世人的歧视与冷漠集合起来抢劫银行的事件,他们以这种行为来报复社会。
  这种报复行为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显然是不道德的,应该加以反对。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性社会学: 与同性恋者面对面
  • 下一篇性社会学: 是玫瑰还是陷阱?
  • 杂志简介

    每月15日出刊>>

    《中国性科学》杂志是一本以性科学研究和性教育为重点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性科学

    投稿须知:题目要求
    摘要:规则、字数、注意事项
    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②研究设备
    • 性法学
    • 性文化
    • 性社会学
    • 青少年性健康
    • 中医性学
    • 性医学
    • 卷首语
    • 性传播疾病
    • 性健康教育
    • 性心理学
    • 专题研究
    • 大众性学
    • 信息
    • 深切悼念吴阶平
    • 性伦理
    • 其他
    • 性美学
    • 生殖健康
    • 评述
    • 争鸣
    • 性学人物研究

    精彩图文

    更多>>
    • 探已婚妇女性爱艺术与性高潮关系

    • 普拉卡什·考沙利博士的性文化收藏…

    • 正常而有规律的性生活好处多

    • 妻子为什么感觉不到丈夫射精

    • 乳房的本质是性器官

    最新更新

    1. 网络虚拟性爰利弊分析
    2. 宽容同性恋族群的现实意义
    3. 一见钟情初析
    4. 性权利及其民事救济问题
    5. 关于社会主义性道德的思考
    6. 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需求评价
    7. 远离“禽兽教师”性侵犯的家庭对策
    8. 是玫瑰还是陷阱?
    9. 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伦理学问题
    10. 与同性恋者面对面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 网站地图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链接我们
    备案报警

    邮箱:admin@zgxkx.com 电话:010-58764239

    主办:中国性科学杂志社 京ICP备11002936号-1 技术支持:北京优医绩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