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与性有关的科学杂志 严肃的与性科学有关的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联系我们|繁体中文 |
  • 网站首页
  • 关于杂志
  • 行业动态
  • 专家团队
  • 性科学史
  • 性生物学
  • 性心理学
  • 性社会学
  • 性健康教育
  • 杂志在线
  • 博客
  • 论坛
  • 理事会
《中国性科学》杂志及网站广告招…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名单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及顾问 《中国性科学》杂志第四届编委简… 《中国性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性科学》杂志征稿邀请 广告征集说明 隐私条款
网站公告:
《中国性科学》投稿须知 杂志社简介 杂志社编委和顾问 杂志社人员名单 广告征集 订阅杂志
行业动态 社内动态
顾问专家 编委专家
性医学 药品与器具 生殖与健康
女性性心理 男性性心理 性心理障碍
性生活 性风俗 性伦理
按期刊栏目检索按期刊时间检索学术论文下载
性学评论 中国性科学史 世界性科学史
专家博客我的博客
成人性教育 性病防治 青少年性教育
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简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章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组织机构中国性科学理事会服务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性科学 >> 性健康教育 >> 成人性教育 >> 正文

中国需要《性教育促进法》

作者:张银俊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日期:2011/9/16 10:15:16 浏览次数:

文章导读:


  既有立法及其历史意义

  本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有加强性教育的内容:“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这是一部国家基本大法,这是性教育,或者说“性”这个字首次出现在官方的话语体系当中。此前的主流话语体系,党和国家的正规场合,从来不出现这个字,性”从来不登大雅之堂。从这个意义上,通过这三个字,国家承认了存在“性教育”这回事,“性”这个字从此进入主流意识形态,已经登堂入室。或者说,国家认同了“性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提到“性健康教育”五个字,是立法的一小步,同时却是中国性文明的一大步。

  性骚扰也将要进入国家法律。它从另一个角度表述了性存在,同时指出了性问题的严重性。2005年7月1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草案进行正式表决,其中引起公众关注的是我国首次立法禁止性骚扰行为。此前,从2005年6月24日l3时起至27日13时,((郑州晚报》、新浪网“性骚扰调查问卷”显示,在2l989位被调查者中就有16745遭遇过性骚扰(占76.15%),而没有的仅为3502人(占15.93%)。

  但是这两个立法行为并不是关于性的立法的终结。这两个立法行动,部分地体现了民意,但是对于规律的体现,并不深入和充分。这两个立法行动,都是从解决一时的社会困扰的角度出发,而未从整个性文明自身规律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它们所传递的信息,造成一个效果:性文明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有机结构的信息谱系、信息类别,在社会上、在每个个体身上分布的不对称。有些内容多了,有些内容则严重缺失。这会造成个体的性健康缺失,也造成社会的性健康的缺失。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提到的性(健康)教育,有其局限性,其一,它只是针对青少年的。然而实际上,中年人、老年人,所面临的性问题比青少年更严重,而且人数要多得多。前几天有一个数字,中国人均信息占有量是世界人均的l/14(一说l/l7),那么,性信息又是多少呢?应该比这个份额更低。其二,它矮化了性教育的作用。可以说,计划生育是传统项目,而性则是现代概念,是新生事物。性的意义,不是光从计划生育的角度就能说得清楚的。有人说,你把性说清楚了,也就把人说清楚了。性是远比计划生育要复杂、内涵远比计划生育要丰富的存在。

 

  在关于性骚扰的立法中,包含着远远没有得到解决的矛盾:只禁止,不疏导,只惩罚,不教育,以后的两性关系怎么达到和谐?原来的那股导致骚扰的冲动未来的出口在哪里?

  所以,有必要审视既有的法律,必须对正在进行的立法过程给予关注,以理性的怀疑精神来观照这个事件,并依着我们所看到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既有立法违反或忽略了哪些基本规律

  1 既有立法缺失一种精神:性本位或者说,既有立法没有认识到性的独立价值。在传统当中,性附属于婚姻,或者附属于生育、附属于爱情,或者是其他交易的对象。如果是这样,性自身的规律永远无法揭示出来,也无法在价值观或社会规范当中得到充分的、真实的展现。

  既有立法,把性当成婢女,而且是可以随时转手、倒卖的。为了计划生育,要对性有所规定;为了艾滋病,也要对性有所规定;因为性骚扰,又要对性有所规定。固然,性教育的意义,性的意义,可以从计划生育的角度,可以从性骚扰的角度,可以从艾滋病防治的角度,分别获得说明,但是,性的意义,性教育的意义,并不是依附于这些问题才得以存在。性文明,有它自身发展的逻辑和规律。

  2 既有立法,更多的是体现一时的民意,而忽视了恒久的规律但是只重民意,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采取的办法,也就会如前所述,只治标不治本。规律是什么,举例来说,性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对性信息的需求。而性信息,是有结构有层次的。既包括形而上的观念信息、价值信息,又包括形而下的操作信息、过程信息。如前所述,由于中国人均信息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1999年前者为后者的l/14),而性方面的分类信息更远低于这个水平,所以,才会出现市场上的鱼龙混杂现象,才会有黄毒的泛滥。之所以黄毒扫荡不尽,因为这样做不符合规律。“黄毒”供给的多是操作信息、过程信息,都是形而下的层面。单独的形而下层面的信息,只能引导缺乏控制的冲动,是导致伤害的冲动。如果形而上的信息是健康的、有效的,那么,形而下的信息则显得实用和必要。正如男人要求妻子在床上是荡妇,而不要做性冷淡,道理就在这里。

  3 既有立法忽略了优秀文明的先进成果

  从丹麦、芬兰、荷兰、瑞典、日本、新西兰的经验看,将性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做法是成功的,而且看来是不能省略、不能跨越的一个环节。

  瑞典性教育不仅在学校已有完整的性教育课程体系,而且性教育已深入社区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全国现已有200个青年门诊,由助产士、社会咨询专家及心理、妇产、精神、男科等专家组成,免费向23岁以下青少年开放咨询与治疗。另外建立少女中心、通过国际互联网、同伴教育、媒体及非政府组织的各种性教育活动,使性教育在全国开展。

  瑞典自1933年开展性教育以来,性病的患病率极低;20岁以下女孩子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HIV阳性率至今全国仅5l32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堕胎率超低。(参见新华网浙江频道2004—0l一17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波谈关注青少年性教育)荷兰儿童从6岁就开始接受性教育。对荷兰的小朋友而言,学习性知识就和其他学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

  他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尽管荷兰规定12岁以上的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发生性行为,但在欧洲国家中,荷兰青少年未婚怀孕的比率是最低的,荷兰性开放并非像外界担心的那样造成青少年性泛滥,相反,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青少年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也晚于英国。

  “新西兰政府把性/生殖健康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把对青少年的教育上升到事关国家的未来。”“新西兰协会规定,对22岁以下的青少年,低收入者提供免费的教育、咨询、诊疗服务,费用从政府拨付的60%的预算中支出。”“新西兰协会不仅对普通人群如社区的公民、学校的教师、学生的父母等提供服务,还对特殊群体如监狱、智障人群开展教育服务,对不同的群体提供正面的、针对性的性/生殖健康教育、咨询和诊疗。特别对青少年还采用了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服务,开通了“对青年人的良言”专门网站。”“新西兰对性/生殖健康教育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规范有序。其法律规定新西兰医学委员会承认“性/生殖卫生”为医学职业的一科,为数众多的医生正在攻读~陡与生殖卫生”文凭课程,以求得执业资格。”

  4 既有立法对于性革命缺乏正确的理解

  性革命、性解放的目标,并不是倡导性放纵,而是要建立新的性秩序,是建立新的性制度、性规范,使性的规则与性的冲动之间的关系更协调,更符合人本主义的法则。文明的精髓在于以规则处理冲动,所以,一些国家以性权利的形式,以法律规定自主性行为最低年龄的方式(如欧洲部分国家),以将性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形式(如新西兰),来处理性文明的第一个问题,即如何满足需求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社会上出现种种与性的需求与供给有关的现象,比较多元,也比较混乱。这种现象能不能廓清,会不会沉淀出一种新的社会机制和体制?能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以制度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爱情、婚姻、家庭已经形成了法律规范,性的角色定位怎么办?如何对待婚外情、一夜情、婚前性行为?法律规范在处理性与爱情、婚姻、家庭的关系方面只能含糊不清,无所作为吗?只能把这些问题交给道德规范和习俗规范?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性健康: 新婚男性生殖健康教育的体会
  • 下一篇性健康: 唐乐可(Tantric Sex)养性健身术在兴起
  • 杂志简介

    每月15日出刊>>

    《中国性科学》杂志是一本以性科学研究和性教育为重点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性科学

    投稿须知:题目要求
    摘要:规则、字数、注意事项
    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②研究设备
    • 性法学
    • 性文化
    • 性社会学
    • 青少年性健康
    • 中医性学
    • 性医学
    • 卷首语
    • 性传播疾病
    • 性健康教育
    • 性心理学
    • 专题研究
    • 大众性学
    • 信息
    • 深切悼念吴阶平
    • 性伦理
    • 其他
    • 性美学
    • 生殖健康
    • 评述
    • 争鸣
    • 性学人物研究

    精彩图文

    更多>>
    • 正确认识性衰老,促进老年性健康

    • “淫秽物品”相关问题的界定与辨析

    • 把握好广播性教育节目的尺度

    • 女吸毒人员安全套使用情况研究

    •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形势与干预

    最新更新

    1. 流动人口的性观念与性行为
    2. 整体化性教育“深圳模式”研究
    3. 正确认识性衰老,促进老年性健康
    4. 农民工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分析
    5. 偏离性手淫异物症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6.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健康宣传教育指导
    7. 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意义
    8. 唐乐可养性健身术锻炼呼吸肌肉减缓焦虑
    9. 复旦同性恋健康课程人文报告
    10. 唐乐可(Tantric Sex)养性健身术在兴起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 网站地图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链接我们
    备案报警

    邮箱:admin@zgxkx.com 电话:010-58764239

    主办:中国性科学杂志社 京ICP备11002936号-1 技术支持:北京优医绩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