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与性有关的科学杂志 严肃的与性科学有关的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联系我们|繁体中文 |
  • 网站首页
  • 关于杂志
  • 行业动态
  • 专家团队
  • 性科学史
  • 性生物学
  • 性心理学
  • 性社会学
  • 性健康教育
  • 杂志在线
  • 博客
  • 论坛
  • 理事会
《中国性科学》杂志及网站广告招…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名单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及顾问 《中国性科学》杂志第四届编委简… 《中国性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性科学》杂志征稿邀请 广告征集说明 隐私条款
网站公告:
《中国性科学》投稿须知 杂志社简介 杂志社编委和顾问 杂志社人员名单 广告征集 订阅杂志
行业动态 社内动态
顾问专家 编委专家
性医学 药品与器具 生殖与健康
女性性心理 男性性心理 性心理障碍
性生活 性风俗 性伦理
按期刊栏目检索按期刊时间检索学术论文下载
性学评论 中国性科学史 世界性科学史
专家博客我的博客
成人性教育 性病防治 青少年性教育
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简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章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组织机构中国性科学理事会服务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性科学 >> 性科学资源中心 >> 学术文献 >> 正文

2011年两岸三地华人性权报告

作者:何春蕤  方刚  曹文杰 来源:《华人性权研究》 更新日期:2012/3/28 13:29:46 浏览次数:13560

文章导读:2011年两岸三地华人性权报告:四年的合作,两岸三地的性权报告逐渐发展出它们各自的风格。香港的性权重大事件报告总是以最详尽缜密的文字,对重大性权事件提出非常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对事件的攻防各方也有详细描述,好让读者能深入了解来龙去脉。台湾的年度十大性权事件报告则以串连性权团体、打造抵抗氛围为重要目的,除了选出重大事件外,也邀请各相关社运团体针对特定热点议题提出深度分析,形成性权团体和性权学者同台发言对话、凝聚共识的场合,发表的记者会则往往展现了对主流忌性观点的主动出击。大陆的性与性别事件评点由学者和组织者共同讨论选择重大事件,并且提出评点分析,今年更群聚北京反复辩论,最终达成众人可以同意的评点立场。不管用哪种方式进行,两岸三地的性权报告都以最广泛的观察来记录年度事件,也以最深入的分析指出各事件对整体社会以致于整体性权的意义,不但阐述了性权的丰富面貌,也构成了最有意义的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


台湾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讲座教授 何春蕤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性与别研究所长 性与别研究所长 方刚

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课程博士研究生 曹文杰

 

 

 

四年的合作,两岸三地的性权报告逐渐发展出它们各自的风格。
  香港的性权重大事件报告总是以最详尽缜密的文字,对重大性权事件提出非常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对事件的攻防各方也有详细描述,好让读者能深入了解来龙去脉。台湾的年度十大性权事件报告则以串连性权团体、打造抵抗氛围为重要目的,除了选出重大事件外,也邀请各相关社运团体针对特定热点议题提出深度分析,形成性权团体和性权学者同台发言对话、凝聚共识的场合,发表的记者会则往往展现了对主流忌性观点的主动出击。大陆的性与性别事件评点由学者和组织者共同讨论选择重大事件,并且提出评点分析,今年更群聚北京反复辩论,最终达成众人可以同意的评点立场。不管用哪种方式进行,两岸三地的性权报告都以最广泛的观察来记录年度事件,也以最深入的分析指出各事件对整体社会以致于整体性权的意义,不但阐述了性权的丰富面貌,也构成了最有意义的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
  四年的经验也让我们逐渐看到当代性权意识围绕争战的热点,这些热点有其历史社会的特殊及深刻意义,也随这些社会变化与主体抗争,延续形成各种性主体、性议题的不同遭遇和位置。
  年度两岸三地在同性恋议题上都出现激战,最主要的对手则是在华人世界逐渐积极化的基督教群体。年中,大陆具有宗教背景的知名艺人在其微博上公开发表反对同性恋的言论,引发极大回响,主流媒体央视也罕见的大动作在新闻播报中首度表态应尊重每个群体的自我选择,呼吁抛弃歧视。对照北京酷儿影展十年来持续遭遇的官方打压,主流媒体所反映的立场耐人寻味。不论这些“反同”或“挺同”的举动是否具有实质意义,这个事件都已将过去在大陆很少进入公众讨论的同性恋议题升高了可见度,也因此对这个争议身分形成更大的社会情绪加码,同性恋议题的争战应该会持续升高。
  有意思的是,在同性恋运动已经颇有成果的香港,2011年却看到官方机构社会福利署主动邀请倡议并提供同性恋“修正治疗”的医师为社工提供培训,显然这种以基督教信仰为动力的矫正心态仍未消失,反而今日积极以“辅导”青少年为诉求,继续将同性恋病理化、变态化。无独有偶的是,台湾的教育部在2011年决定推动新的校园性别平等教材,将同志议题纳入课纲,却遭遇基督教团体的强力阻挠,不但发动群众连署,更制作文宣影片,掀动家长老师的焦虑和社会争议,最终迫使教育部暂时搁置友善同志的教材。同时,位于台中的同志“彩虹天堂”服务中心被迫搬离社区。可见得即使在号称亚洲最进步友善同志的台湾,都还充斥着对同志的露骨歧视。
  露骨的歧视对性权主体而言还算容易抵抗,因为敌意和对手都很明确,然而近年在台湾的治理氛围下出现了一些结合了强硬法制的温情保护策略,反而很难对付。例如,校园里同性恋学生所承受的嘲弄和欺负都不是新事,有些酷儿学生甚至在压力下长出了自己的主体性,不但可以强势的进占这个羞辱位置,还可以翻转这些羞辱字眼的情感内涵来高调反击,更用这些字眼在朋友之间作为亲密的称呼。然而2011年台湾教育部在某些主流女性学者的推动下,竟然单向主动的在性别平等教育法里加入有关校园霸凌的条款,将使用各种包含歧视的羞辱字眼都视为霸凌,一体禁绝,严厉处罚,以保护所谓弱势学生。
  歧视确实需要处理,但是对语言的惩罚规范根本碰触不到歧视的源头,也无法壮大被歧视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其所引用的文明化要求(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正是近年把“性”的社会呈现彻底扫除的主要说词(参考性骚扰防治论述)。换句话说,消灭性主体的力量,现在以保护性主体的态势出现。这个看似保护弱者的进步措施,和西方国家以校园规范禁止仇恨语言同出一辙,最终只是强化了管理和监控的机制,将文明化的自我克制转为外加的强力规范,更把同性恋学生的酷儿语言策略一并禁绝,夺走了他们反击的武器。未来随着中国崛起所形成的大国地位,对现代化和文明化的渴望也将更为深刻,高压管理的手法势必逐渐转为温情柔软的治理,这是关心性权发展的朋友们需要注意观察的。
  “温情”加上“峻法”的发展态势,往往还同时接合了另一个重要的力道,那就是“儿少”的轴线;越来越明显的“少子化”的趋势,激化了将性与儿少隔绝的保守观点,形成另一波对于色情和性的坚壁清野,使得近年的性权争战益加艰困。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扩散促使年轻一代的身体实践大幅溢出传统的范畴,从1994年台湾的豪爽女人运动到2000年代的援交现象,到中国大陆2011年跃上媒体的高中女学生援交、女性毫无顾忌的展示身体、年轻女作家大量撰写男男性爱的耽美小说,一再反映了年轻人(特别是女性)正在和她们的身体情欲产生新的、自主的、正面积极的关系。本来情欲自主就是当代女性解放的重要面向,越来越自在的身体感觉也逐步彻底改变了性别角色和关系,然而一旦保守人士举出“儿少保护”的道德原则,就暗示了儿少保护必须限缩成人(特别是女性)的自由和发展,而且总是以严峻的法律作为规范,所有新生的情欲空间也因此立刻被紧缩。
  更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主义的语言和概念往往提供给这种保护主义言论另一种正当性:妇女团体以“拒绝物化”“性别平等”“保护儿童”为名义,建立各种管制和法律,逐步打压新兴的情欲现象,这种案例屡见不鲜。这也是为什么台湾的性权团体已经多年对抗主流化的女性主义及其所带动的禁色趋势,香港地区的性权团体也针对所谓淫秽出版品不断扩大管制范围积极应战。在这个年代,耸动的媒体和盲动的网友更强化了“反性”的社会效应,因此耸动新闻一出,网友们一煽动,想要增加社会可见度和影响力的妇女团体以及保守团体就会利用这些热门事件来推出管理措施:为了保护儿少不接触不良影响,所有的社会事件都变成进一步规范管理的开动按钮,像2011年“北大情人门”“上海女学生援交”这样的案件,通常都会导致校园形成更为严谨的师生规范,值得关注。
  性权事件在近年还有另外一个与年龄相关连的重要发展,那就是性别教育和性教育领域里的争战。2011年在台湾的同志议题纳入性别平等教育事件上已经打了很大的一仗,对同志友善、将同志面向加入日常生活的教材被暂时搁置,需要我们未来进一步努力;而大陆在性教育展开的时刻也持续出现对教材进行严厉检查的声音。性教育到底要务实面对青少年生活的现实和需求,还是要回归某种教条的守贞教育,显然是争战的关键。值得持续关注的是,宗教团体早已利用各种客观科学或生命教育的框架,偷渡了保守的禁欲立场进入学校教育,尤其是充斥“尊重”“爱护”等等温情语言的生命教育。如何回应并抵抗这种以温情的保护和关怀为包装的保守教育,恐怕是需要更多积极思考的问题。
  两岸三地历史发展不同,受到的各方影响力量不同,现代化、全球化的程度不同,女性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也不同,性开放的程度以及相关论述的扩散程度不同,性权事件的性质和震荡当然也有极大的不同。例如大陆地区的家暴现象还是颇为广泛,并深深的纠葛在性别气质和家庭传统结构上,因此,名人的家暴事件仍然会引发争议;然而在香港和台湾,家暴已经有了政治正确的答案,是绝对被法律禁止的行为,并且扩散超过配偶之间,也包含了亲子、甚至同性恋伴侣之间。又例如人大代表的贞操陪嫁论可能在大陆只是引发哗然,但是在香港和台湾已经是不可思议的言论,会被妇女团体群起围攻。
  这些存在于两岸三地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来自性权发展程度上的线性差异;毕竟,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指标可以被用来评估性权意识的发展或者性权的当下情势。有些人总是想要用统一/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区域的进步程度或状态,而这些统一/唯一的标准多半都是来自西方自由主义的特定价值(例如自由平等尊重宽容…),最终则是要显示西方价值和西方现实的优秀。这种西方价值取向的阶序思考是我们在推动性权的时候必须继续自觉而反省的。


  • 上一个文章: 【节选】中国性研究
  • 下一个文章: 2010年两岸三地华人性权报告
  • 杂志简介

    每月15日出刊>>

    《中国性科学》杂志是一本以性科学研究和性教育为重点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性科学

    投稿须知:题目要求
    摘要:规则、字数、注意事项
    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②研究设备
    • 性法学
    • 性文化
    • 性社会学
    • 青少年性健康
    • 中医性学
    • 性医学
    • 卷首语
    • 性传播疾病
    • 性健康教育
    • 性心理学
    • 专题研究
    • 大众性学
    • 信息
    • 深切悼念吴阶平
    • 性伦理
    • 其他
    • 性美学
    • 生殖健康
    • 评述
    • 争鸣
    • 性学人物研究

    精彩图文

    更多>>
    • 2013年上海成展会图集

    • 【视频】北师大附中张超老师性健康…

    • 新妈妈怎样提高“性”福指数

    • 春季性保健注意,需避开雷雨天

    • 2011年两岸三地华人性权报告

    最新更新

    1. 2009年两岸三地华人性权报告
    2. 2010年两岸三地华人性权报告
    3. 2011年两岸三地华人性权报告
    4. 2008年两岸三地华人性权报告
    5. 【节选】中国性研究
    6. 【节选】海蒂性学报告全辑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 网站地图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链接我们
    备案报警

    邮箱:admin@zgxkx.com 电话:010-58764239

    主办:中国性科学杂志社 京ICP备11002936号-1 技术支持:北京优医绩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