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与性有关的科学杂志 严肃的与性科学有关的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联系我们|繁体中文 |
  • 网站首页
  • 关于杂志
  • 行业动态
  • 专家团队
  • 性科学史
  • 性生物学
  • 性心理学
  • 性社会学
  • 性健康教育
  • 杂志在线
  • 博客
  • 论坛
  • 理事会
《中国性科学》杂志及网站广告招…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名单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及顾问 《中国性科学》杂志第四届编委简… 《中国性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性科学》杂志征稿邀请 广告征集说明 隐私条款
网站公告:
《中国性科学》投稿须知 杂志社简介 杂志社编委和顾问 杂志社人员名单 广告征集 订阅杂志
行业动态 社内动态
顾问专家 编委专家
性医学 药品与器具 生殖与健康
女性性心理 男性性心理 性心理障碍
性生活 性风俗 性伦理
按期刊栏目检索按期刊时间检索学术论文下载
性学评论 中国性科学史 世界性科学史
专家博客我的博客
成人性教育 性病防治 青少年性教育
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简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章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组织机构中国性科学理事会服务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性科学 >> 性心理学 >> 女性性心理 >> 正文

两高校女大学生交际中性别偏爱研究

作者:江剑平等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日期:2012/2/16 9:39:28 浏览次数:

文章导读:目的:了解师范院校与女子院校女大学生在交际中的性别偏爱及对同性恋的态度,并探讨教育干预对其影响。结果:调查发现,女子院校的女大学生更渴望与异性交往,她们对同性恋持理解和宽容态度。教育后,女大学生在交际中的性别偏爱得到纠正。结论:性教育对改善女子院校女大学生交际过程中的性别偏爱有一定作用,这对男女相对隔绝的特殊群体的相关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由于某些原因,存在着单性别或性别比例差异悬殊的特殊群体,如部队、监狱、海员和某些院校,这种男女相对隔绝状态可能造成心态上的变化,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外对这类人群关注较少。我们试图通过女子院校这种特殊环境,研究其女大学生与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心态差异,并进一步研究教育对其影响,为改善某些性别比例差异悬殊的特殊群体的心态积累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福建某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师大)和福建某女子学院(以下简称女院)的女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抽取方法调查师大一、二年级未受过性健康教育的女大学生,共444人。女院的调查对象为报名参加《性健康教育学》公共选修课的学生,第一次调查在性健康教育之前进行,共180人;第二次调查为接受过性健康教育后的学生,由于教室容量限制,接受教育并参加第二次调查的学生为130人。

  1.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问卷选用自拟的性调查表。前、后两次问卷内容基本相同,但顺序有所变化。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形式,当场填写,当场交卷。调查人员由统一培训的陌生人担任,向学生解释调查的意义,并保证绝对保密,力求问卷真实可靠。师范大学收回有效问卷432份,有效率为97.3%;女子学院收同有效问卷296份,其中第一次调查为1 71份,第二次调查l 25份,有效率为95.5%。

  1.3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l 1.0软件对相关项目进行x2检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受调查对象均为师大和女院两所高校的一、二年级女大学生,年龄在18岁至22岁之间。两高校女大学生的年龄、家庭住地、民族、父母亲职业等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女大学生交际中的性别偏爱

  研究显示:有约60%师范院校的女生与男女交往没有明显的性别偏爱,也无特殊心态,愿意与男性或与女性交往的比例相当。但在女院(教育前),男女交往没有明显性别偏爱的比例明显低于师范院校;超过1/3的女生更愿意与异性交往,同性交往只能作为一般朋友,有17.5%的人认为与同性交往不如与异性交往愉快,只有11.1%的人愿意与同性同学交往,这些与师大女生交际中的性别偏爱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在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上,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是两所院校女生的主流因素,除此以外,女院女生愿意与异性交往认为是社交的需要、感到有安全感的比例明显高于师大女生,而感到愉快的比例则明显较少,这反映出女院女生愿意与异性交往更多是的出于心理需要,寻找一种依靠。

  2.3 女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倾向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性教育前,约有60%左右的女院女生认为同性恋是少数人的正常行为;在被问及如果好友是同性恋时,约有1/3的人觉得无所谓,友情依旧;有一半的女院女生认为如果家庭中有同性恋者,她们也能泰然处之;持以上观点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师大女生的比例。而认为同性恋是性变态、违反道德和罪恶行为的比例则均极显著地少于师大女生的比例,以上表明,女院女生对同性恋持较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教育后,女院女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在原有宽容和理解基础上,显得更加包容和宽松。比如更多的人(约半数)认为同性恋是人的一种性权利;即使好友是同性恋者,她们的友情仍然存在即使伟人同性恋,也不会改变他们心目中的形象。这些都与现在社会上对同性恋持宽容态度吻合。

  3 讨论

  3.1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性别偏爱问题及教育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在一个单性环境中(只有一种性别或性别比例差异极大),与异性交往就不十分容易,这就可能导致他们心态上的变化。在师范院校,约有6成的女大学生与男女交往没有明显的性别偏爱,也无特殊心态。愿意与男性或女性交往的比例相当。而在女院,交往中没有明显性别偏爱的女生明显低于师范院校的女生,尽管在现实中与同性交往的比例高于异性,但出于心理上的需要,寻找安全感,她们更渴望与异性交往。通过教育,并促进校际间的交往,她们的交际心态得到普遍改善,说明教育干预是改善单性环境中人群心态的有效手段。《中国性科学》杂志杂志在线提供

  3.2 女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

  调查发现,师范院校女生认为同性恋是性变态的占77.3%,与2002年严由伟等人对南京和赣南两师范院校的调查结果相似,但明显高于2004年汪亮等人对粤、港、澳三地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原因可能与被调查的地区、时期,文化背景以及开放程度有关。我们对福建某女院的调查结果却恰好相反,由于我们所调查两校女生的年龄、家庭住地、民族、父母亲职业以及调查时间等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排除被调查的地区、时期,文化背景以及开放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首先,长期在一个单性环境中生活,她们尽管渴望与异性交往,但现实生活却造成她们不能顺畅地与异性交往,转而只能与同性交往,因而对同性恋显得更加宽容、理解和尊重;其次,由于她们处于一个单性环境中,会更加注意和了解与同性相关的信息,如同性恋,那么社会上对同性恋态度的转变对她们的影响可能就更大。

来源:《中国性科学》杂志网站


  • 上一篇性心理: 对青春期少女性心理健康的思考
  • 下一篇性心理: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性功能障碍
  • 杂志简介

    每月15日出刊>>

    《中国性科学》杂志是一本以性科学研究和性教育为重点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性科学

    投稿须知:题目要求
    摘要:规则、字数、注意事项
    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②研究设备
    • 性法学
    • 性文化
    • 性社会学
    • 青少年性健康
    • 中医性学
    • 性医学
    • 卷首语
    • 性传播疾病
    • 性健康教育
    • 性心理学
    • 专题研究
    • 大众性学
    • 信息
    • 深切悼念吴阶平
    • 性伦理
    • 其他
    • 性美学
    • 生殖健康
    • 评述
    • 争鸣
    • 性学人物研究

    精彩图文

    更多>>
    • 人脑的欲望与性活动的本质

    • 改变中年女性对性生活的不懈

    • 他在保健按摩时射了精

    • 女性性高潮缺乏—学习做爱有必要

    • 我国女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新更新

    1. 女性排卵对性心理活动的影响
    2. 性病疑病症的心理咨询过程
    3. 乳腺癌切除与保乳对女性生活的影响
    4. 人工流产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5.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性功能障碍
    6. 高校女大学生交际中性别偏爱
    7. 对青春期少女性心理健康的思考
    8. 改变中年女性对性生活的不懈
    9. 医学专业大学生性心理调查
    10. 女性性压抑与性役文化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 网站地图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链接我们
    备案报警

    邮箱:admin@zgxkx.com 电话:010-58764239

    主办:中国性科学杂志社 京ICP备11002936号-1 技术支持:北京优医绩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