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健康与人口素质
文章导读:人类生殖健康状况是关系到社会道德、性文化观念、生殖生育质量与人口素质的一件大事,通过对生殖健康概念和影响因素的探讨与研究,提出相关措施,使相关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了解我国生殖健康的实际状况,充分认识生殖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3. 2. 2 性服务行业的兴起 以性服务为经营模式的行业遍布在娱乐、旅店、理发、集贸市场、饮食等行业,形成了有组织、有保障、有一套工作程序的经营模式。与此同时大量的淫秽录像、网络游戏、影视作品出现在不同层面,人们举手投足之间都会受到与性有关的文化作品的骚扰。在一些人群中性生活随意到如家常便饭一般,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例几乎达到80% 之多; 群居模仿、吸毒、性乱等模式成为有些人群引以自豪的生活方式。这些现象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殖健康、败坏了社会风气。
3. 2. 3 老年人的性观念也发生了细微的改变 据近年来调查发现,我国50 岁以上男性人群,患泌尿系感染疾病的比率由原来的0. 25%上升至6. 2%。出现惊人上升比率与老年男性性心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在全民性开放浪潮的影响下,一辈子本本分分的心有些盲动了,也渴望得到社会传说的婚外情。而很多性服务者也会及时掌握这种倾向,提供相关服务,结果感染了疾病,得不偿失,给老年男性朋友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
3. 2. 4 性早熟与文化传媒的多样性,导致青少年性活动提前,保护意识淡漠 我国10 ~ 24 岁的青少年占全国总人口的26%,而青少年的模仿与创造力旺盛,缺乏社会责任感,个人行为单纯,结果使得大学生、中学生意外怀孕、流产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外,关键在于性健康教育、性生理宣传以及社会道德教育存在避重就轻、方式滞后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3. 3 性传播疾病( STD) 、遗传疾病、地方病防治因素
1964 年我国向世界宣布,中国大陆基本消灭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肉芽肿四种经典性病( Venerealdiseases,VD) 。1977 年我国报道发现STD 病例13 例,截止到1998 年报告病例已达百万之多。近年来STD感染病例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非淋、湿疣、疱疹、梅毒、艾滋病等五大疾病呈明显的上升势态,加之我们在此类疾病的防治上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弊病,给人们的生育、性生活、家庭和睦、精神状态以及经济状况带来诸多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的健康,影响了社会、家庭的稳定和谐。目前我国重点监测的8 种STD中淋病、梅毒、艾滋病被列入乙类传染病重点控制,可见STD 的危害性,已经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片阴影,急需全社会的关注和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另外在家族遗传疾病的防治、近亲结婚、地方病防治方面,存在重视不够、走过场现象。医务人员受市场经济的干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敷衍了事,统计报表有虚假现象,甚至干扰和影响了政府的决策,使得一些地区遗传疾病和地方疾病没能很好的得到控制,影响了人口的健康和质量。
3. 4 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目前,性别鉴定、堕胎、重男轻女现象,在有钱有势人群及传统观念强烈的人群中屡见不鲜。人们性生活的开放,性保健、生殖保健意识的淡漠,婚前怀孕,药物流产、刮宫、无痛人流引产到处泛滥,并成为某些医疗机构挣钱的重要途径。这些生殖、生育观念的变化,造成女性生殖道疾病、药物畸形、胎传疾病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生殖健康和生育质量。
3. 5 环境污染、职业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殖健康的伤害
环境污染、职业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殖健康的伤害作用可以发生在生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它可导致性功能障碍、月经失调、精子损伤、不孕不育、流产、死胎、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畸形等,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环境因素中非电离辐射对生殖健康的伤害较大,如人们常接触到的微波、电磁波、电脑、无线通讯、雷达导航、飞行员或医疗、电器等。职业因素中高温、高空、高原缺氧、热暴露作业、寒冷、高强度作业、大运动量训练、长途跋涉、艰苦环境等因素可以造成男女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男性睾丸精子的功能。化学因素如长期接触杀虫剂、DDT、二恶英等污染食品,容器、塑化剂、办公用品、苯、醛以及铅、汞、镉、锰、砷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都可以损伤生殖细胞导致少精或无精症,甚至引起全身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而内分泌失调又可使人类胚胎生殖系统发育受到潜在影响,导致隐睾、尿道下裂、睾丸肿瘤、女性流产等疾病。
3. 6 生活习惯、医疗、食品卫生的影响
高科技防腐蚀品、食品添加剂、乳化剂、色素、快餐食物、瘦肉精、矿泉水、农药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长素等食品可危害身体器官及生殖系统; 饮食或食品单一可造成微量元素锌、硒、铜等缺乏,导致少精或无精症; 工业污染导致食用海鲜中汞含量增高,长期食用造成男性不育; 生活习惯、交通空气污染、吸烟、饮酒、过度夜生活、空调、手机、电脑等可以影响精子和生育质量; 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化疗类药物、避孕药、抗生素可以造成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特别是医药行业受市场因素影响,存在不规范使用抗生素、过度用药、滥用药现象,严重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3. 7 精神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各种因素可导致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心情不愉快、情志不畅,如: 家庭不和、失业下岗、偏僻孤单职业者、流动人口居住条件差、私有企业高强度工作、社会传统习俗压力等,都可以造成生殖系统的损害,引发性功能障碍、月经失调、内分泌紊乱。
4 维护生殖健康的几点措施
4. 1 加强政府的决策、监督、管理职能
要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指标的杠杆作用来带动生殖健康工作,严厉禁止职能部门能拿出文件拿不出行动,对上能打出报告但对下没有深入实际的恶劣行为。把维护生殖健康做为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保障事业去抓,使其落实到每一个过程之中。
4. 2 提高人口健康教育职业人员的自身文化素质,把生殖健康教育职业人员与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据了解,在我国“人口健康咨询师”执业标准中,其文化程度的要求为初中水平即可,这样一个学历标准不能适应现阶段健康教育的需求。个人认为,这类人员必须是医学院校毕业,具有一定临床实践基础,才能真正承担重担,把生殖健康工作做好。近些年来,青少年的性行为、生殖观念等问题一直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引导,因此而导致的生殖系统疾病让人担忧。所以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程,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同时要求我们健康教育职业人员还应当深入到青少年的性文化、生殖发育科普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