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与性有关的科学杂志 严肃的与性科学有关的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联系我们|繁体中文 |
  • 网站首页
  • 关于杂志
  • 行业动态
  • 专家团队
  • 性科学史
  • 性生物学
  • 性心理学
  • 性社会学
  • 性健康教育
  • 杂志在线
  • 博客
  • 论坛
  • 理事会
《中国性科学》杂志及网站广告招…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名单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及顾问 《中国性科学》杂志第四届编委简… 《中国性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性科学》杂志征稿邀请 广告征集说明 隐私条款
网站公告:
《中国性科学》投稿须知 杂志社简介 杂志社编委和顾问 杂志社人员名单 广告征集 订阅杂志
行业动态 社内动态
顾问专家 编委专家
性医学 药品与器具 生殖与健康
女性性心理 男性性心理 性心理障碍
性生活 性风俗 性伦理
按期刊栏目检索按期刊时间检索学术论文下载
性学评论 中国性科学史 世界性科学史
专家博客我的博客
成人性教育 性病防治 青少年性教育
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简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章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组织机构中国性科学理事会服务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性科学 >> 性科学史 >> 世界性科学史 >> 正文

变性人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作者:刘国生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日期:2012/4/1 11:43:10 浏览次数:

文章导读:变性人虽然是现代流行的一个术语,但它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太监,泰国的人妖。西方变性科学的发展以及各国变性手术的开展,形成了现代变性科学和变性手术的繁荣现状。


 

  1 变性人的定义

  一个人的性别有5个层次概念:(1)染色体性别,也叫遗传性别。(2)解剖性别,指乳房、阴茎等生殖器性别。(3)社会性别(家庭抚养的性别,公民性别)。(4)心理性别,自认为的性别。(5)性腺性别。

  “变性”一词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由维吉尼亚·普林斯创造的,他是男易装癖者,在60年代写过《易装癖者与其妻子》和《男人如何成为女人》。该词开始是指象普林斯那样的人,他以一种社会角色而完全地生活,与他们的出生性别没有特定相关性,但他不会去寻求生殖器手术来支持他的性别表达。易装癖者只是暂时性地改变他们的穿着,而变性人是永久性地改变他们的性器官。

  从心理学角度看,“变性人”就是对自己性别及外生殖器的否定,从而要求变换其生理性别特征,医学心理学称之为“易性癖”。从医学上看,变性人是一个通过性别重置手术“改变了性别的人”而以改变后的性别角色生活的人。本文将变性人定义为男性或女性,由于长时间地按异性生活导致心理人格的变态,经手术改变性别。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反歧视法》将变性人定义为:识别或寻求为异性成员而生活的人;通过以那种性别生活而被鉴定为异性成员的人;因性别不确定,通过以那种性别生活而被鉴定为特定性别成员,包括被认为是变性人的,不管他是不是,或事实上就是变性人。变性人可能是男性转变为女性的变性人,也可能是女性转变为男性的变性人,反歧视立法的定义也包括阴阳人,即一出生就具有阴阳两种性别特征的人。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性科学史: 美国男性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下一篇性科学史: 家庭形式、两性关系的历史演变
  • 杂志简介

    每月15日出刊>>

    《中国性科学》杂志是一本以性科学研究和性教育为重点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性科学

    投稿须知:题目要求
    摘要:规则、字数、注意事项
    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②研究设备
    • 性法学
    • 性文化
    • 性社会学
    • 青少年性健康
    • 中医性学
    • 性医学
    • 卷首语
    • 性传播疾病
    • 性健康教育
    • 性心理学
    • 专题研究
    • 大众性学
    • 信息
    • 深切悼念吴阶平
    • 性伦理
    • 其他
    • 性美学
    • 生殖健康
    • 评述
    • 争鸣
    • 性学人物研究

    精彩图文

    更多>>
    • 向世界展示中华性文化

    • 性:比吃饭更重要的民生问题

    • 对中国古代小说中女性射液的记载

    • 中国古代女同性恋的发展历史

    • 房中经典《素女经》与《玄女经》

    最新更新

    1. 性权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2. 人类性与生殖崇拜
    3. 手淫、乱伦、性交的跨文化比较
    4. 人类性行为进化
    5. 家庭形式、两性关系的历史演变
    6. 变性人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7. 美国男性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8. 国内外剖宫产的历史与现状探究
    9. 从人类学角度比较男女性别
    10. 人类现代性现象的若干思考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 网站地图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链接我们
    备案报警

    邮箱:admin@zgxkx.com 电话:010-58764239

    主办:中国性科学杂志社 京ICP备11002936号-1 技术支持:北京优医绩科技公司